截至2022M5 我國核準危廢資質約1.83 億噸/年,資源化占比61.1%截至2022M5,我國已核發(fā)
危廢資質18,302 萬噸/年,相較于2019 年底新增資質5,406 萬噸/年,年化新增資質達2237 萬噸;核發(fā)經(jīng)營許可證數(shù)量達4,119 份,相較于2019 年底減少核發(fā)76 份。從核發(fā)資質的產能來看,繼續(xù)保持較高的增速,2019 -2022M5 年化復合增速達15.6%;從經(jīng)營資質核發(fā)的份數(shù)來看,2017-2019 年顯著提升,數(shù)量增速分別為24.0%、18.3%、30.3%,截至2022M5 數(shù)量有所下降,而處理能力增,說明單份資質對應的處理能力有所提升。
從省份產能來看,山東、江蘇、浙江三省的危廢產能/資質數(shù)量口徑均為全國TOP3。
截至2022M5 我國資源化產能1.12 億噸/年,占比61.1%;收集貯存產能0.32 億噸,占比17.6%;收集貯存產能0.32 億噸,占比17.6%。
危廢資源化小、散、弱的格局邊際改善,
危廢資源化單體平均規(guī)模為5.8 萬噸/年1)單體規(guī)模提升:截至2022M5,我國資源化產能中單個經(jīng)營許可證對應的平均規(guī)模為5.80萬噸/年;2021M7 單體平均規(guī)模為5.23 萬噸/年,提升0.57 萬噸/年。2)大規(guī)模項目數(shù)量占比提升:產能5-10 萬噸企業(yè)占比20.0%,提升2.27pct;產能10-25 萬噸企業(yè)占比16.3%,提升1.88pct;產能25 萬噸以上企業(yè)占比2.8%,提升0.56pct.3)各省資源化產能集中度較高:
雖然從全國視角來看,單個企業(yè)危廢產能市占率較為分散,但各省資源化利用CR5 企業(yè)產能平均占比達39.8%。
截至2022M5,含金屬危廢資質合計0.68 億噸/年,占比約37.3%從所有處置危廢種類來看,我國危廢資質核發(fā)種類主要為HW08(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,3010 萬噸,占比16.5%);HW31(含鉛廢物,2258 萬噸,占比12.4%),HW49(其他廢物,2039 萬噸,占比11.2%),HW08、HW31、HW49 合計占比40.0%。
從含金屬處置危廢種類來看,1)HW17(表面處理廢物)江蘇、浙江及廣東為主,合計297 萬噸/年,占全國的41.9%;2)HW22(含銅廢物)江蘇、廣東、江西、浙江為主,合計處理能力274 萬噸/年,占全國的62.1%;3)HW33(無機氰化物廢物)山東為主,處理能力368 萬噸/年,占全國的75%;4)HW48(有色金屬冶煉廢物)云南、湖南、內蒙居前:合計處理能力377 萬噸/年,占全國的31.3%。
風險提示
1、項目推進速度不及預期風險;
2、受疫情影響產廢量不及預期風險。